欢迎您来珠宝人才网

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场薪闻 > 珠宝行业 > 珠宝市场 > 焦虑 ,必经的过程
焦虑 ,必经的过程
作者:吴路人 时间:2008/4/10 阅读:362次
     “赶在毕业前,给自己找个落脚的地方。”目前,2008届大学毕业生正在进行就业最后冲刺。找工作难,找好工作更难,找个自己喜欢的好工作更是难上加难!许多大学生和父母,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遭遇着种种焦虑。

  不敢面对面推销自己

  “成绩不突出,工作经验无,到了找工作,才知道自己在大学期间浪费了多少时间。现在简历投出去基本石沉大海,为了工作的事我是睡也睡不着,吃也吃不好,急得满嘴起泡。自己这样还不算,我看我爸我妈比我还严重。”

  面对严峻的就业环境,毕业生潜意识里早已有了巨大的压力,“逼迫”自己尽快找到工作。而在等待结果的过程中,信心一点点丧失,觉得自己这也没优势那也没优势,从而承受不住心理压力,容易患上“焦虑症”,出现睡眠、饮食方面的问题。

  许多初次面临就业的学生,会把个人材料印上一大堆,每场招聘会都去,看到岗位稍微沾点边就送上简历,结果可想而知。他们的主要问题在于没有对自身的竞争力作正常评价,或评价过低,只敢抛简历,却不敢主动面对面地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

  对策:焦虑是由于对未来过分担心所致。预防压力,要变被动为主动,如在等待招聘单位回信的过程中给单位打个电话,少些等待;在找工作前为自己的求职方向做个计划,分析出自己的优点,找出自己优势所在的岗位,有针对性地出击,命中率会高些。

  作过多的选择

  “工作还是考研?回家还是留在这座城市……每天我都为这些事伤神,好不容易等考研成绩出来了(没考上),又有了新的选择题,我真郁闷。”

  常常听到有人说:“我没有选择。”这句话隐含着一层重要的意思:可供选择的东西越多越好。从逻辑上看,这很自然,人总在追求更大的自由,而人的自由很大程度上体现为选择权利的大小和机会的多寡。然而,最新研究揭示,选择机会超过一定数量就会变成一件坏事:让人难以抉择。准确地说,选择行为在心理上的正面效应并非总是随着机会数量的增多而增加,而是呈现“上升-达到顶点-下跌”的模式,因为随着可选机会的增加,选择带来的正面情绪渐趋饱和,负面情绪加速增长,于是“自由的感觉”先升后跌。

  对策: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确实面临诸多选择,但仔细分析,可选择的余地并不大,比如此案例中提到的考研还是工作,一旦考研失败,自然会选择工作。很多事情的结果会随时间的推移自己浮出水面,并不需要毕业生自己作过多的选择,建议毕业生有机会都去试试,把握生活中的每一个机会!

  爱好变成了压力

  “我现在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虽然还不是正式一员,但我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让自己的工作更出色,期望着能站稳脚跟。但是,一次次的修改,一次次的批评,让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且周围的人都比我优秀,在工作中我看不到自己的优势,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适合从事这一职业,我是否要另外找一份工作?曾经给我带来很多快乐的爱好,现在成了我压力的原因。”

  对策:当做一件事情仅仅是一种爱好的时候,你无须为此承担任何责任,也自然不会有压力;而一旦这种爱好成了你的职业,除压力和责任之外,外界对你有了更专业、更高的要求,一时之间,你很难做得让外界完全满意,自然无法从当中体会到原来的那种乐趣。如何找回逝去的激情?建议在回忆这份职业曾经带给你的快乐感觉之余,从自己的优势入手,成功地完成一项手头的工作,帮自己找回信心!

来源:珠宝人才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