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深圳市将召开全市就业工作会议。就业是民生之本,在过去的一年里,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区高度重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落实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就业再就业长效工作机制,创新就业工作新思路,就业再就业工作形成了新格局,取得了新佳绩。
福田区:就业再就业工作实现10个100%
去年,福田区圆满完成全年就业再就业工作任务,有力地促进辖区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辖区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就业再就业工作实现10个100%。
这10个100%是:100%完成促进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共促进辖区失业人员4108人实现就业再就业,提前三个月完成市政府下达该区促进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3700人的111%;100%落实民生净福利指标,辖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8%;100%对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援助,共帮扶就业困难人员774人实现就业再就业;100%安排兑现就业专项资金,拨出实际财政专项资金2770万元;100%财政拨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员经费;100%实现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目标,共创建达标社区60个,比预计的47个超额完成14%;100%安置随军家属;100%帮扶有就业能力和愿望的残疾人就业;100%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发放困难家庭廉租房租金补贴1142户2666人次,发放金额90.54万元;100%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免费公共就业服务。
福田区着力构建劳动就业服务平台,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创新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和就业服务管理新机制。一是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意识,全面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发展;二是进一步加大就业专项资金的投入与监管力度,全面确保资金的落实和政策的兑现,2007年用于民生福利和社会公共事业的支出达到总财政支出的81%;三是进一步加大对“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的援助力度,千方百计开发就业岗位,全面落实民生净福利指标;四是进一步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关爱力度,全面营造辖区公平就业环境;五是进一步建立多层次就业培训机制,全面提升素质就业水平;六是进一步创新思路,率先在全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全面推行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七是进一步加大宣传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力度。
今年福田区就业工作目标是: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100%“零就业家庭”至少实现1人就业;有就业愿望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达到80%以上;有就业愿望的失业人员技能培训率达到60%;力争创业带动就业1000人以上;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全面推行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国际认证机构的认证,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该区将做好“五个着力抓好,五个力争实现”,即着力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体系的健全完善,力争实现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超额完成;着力抓好劳动就业平台建设,力争实现民生福利增长常态化;着力抓好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推行,力争实现公共就业服务质量全面提升;着力抓好技能培训创业园区筹建,力争实现创业带动就业新突破;着力抓好劳务工就业环境建设与合法权益保障,力争实现辖区社会公平就业。
罗湖区:“零就业家庭”保持归零状况
罗湖区去年交出了一份漂亮的就业工作成绩单:全区成功促进共5087人实现就业再就业,完成上级下达促进4200名任务的120%,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为2.29%全区10个街道83个社区中共有58个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占全区社区总数的69.88%,超额完成任务,“零就业家庭”保持归零状况。
罗湖区明确提出公共资源向民计民生倾斜的施政理念,区领导要求整合利用人才市场,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就业任务,举全区之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区财政要向就业倾斜。去年全区公共财政设立1200万元的就业和再就业专项资金,实际使用了1300多万元,为促进就业工作提供了财力保障。该区还出台《2007年促进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工作方案》,把4200名就业任务数进行分解,落实到各个责任单位,并制定七条具体措施,确保工作任务落实到实处。
罗湖区在促进就业工作中始终把解决就业困难群体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作为核心任务来完成,对单亲家庭、低保家庭和原已解决的“零就业家庭”建立台账,由社区劳动保障员定期进行访问、跟踪情况,及时提供就业援助。开创了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共招用就业困难失业人员116人。全年共帮扶了589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罗湖区注重抓住关键,解决难点,确保就业工作取得实效。该区积极开发岗位资源,去年全区仅公益性岗位就新增195个,20个区直属机关开发就业岗位1095个。该区还通过举办14场招聘会,为就业人员提供了来自近千家企业的12751个工作岗位。此外,该区还通过奖励招调工指标的方式鼓励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71个,通过劳动监察执法用政策说服企业提供就业岗位245个。
罗湖区还在每个街道建立了一个以上的就业基地,直接在社区努力开发就业岗位,拓展了就业服务社区化的新形式,为辖区居民就近、就地解决就业提供了条件,并且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为就业提供便利。
今年,罗湖区就业工作的目标是: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对“零就业家庭”做到“出现一户,促进一户”,80%的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为此,制定《罗湖区2008年就业再就业工作方案》,采取有效措施,高质量完成市下达的就业任务;严格执行《罗湖区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办法》,继续加大岗位开发力度,进一步提高就业岗位的利用率,继续把公益性岗位和优质岗位向就业困难人员倾斜;全面开展专项帮扶行动,大力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同时,创新就业工作,在就业进街道和社区、以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发挥街道就业基地促进就业的作用等方面探索推广经验做法。
南山区:实施援助行动全方位促进就业
去年,是南山区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最大、措施最多、效果最显著的一年。该区积极落实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就业再就业长效工作机制,把扶持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推动“就业援助计划”及“‘4050’就业援助行动”,就业工作形成了新格局,取得了新佳绩。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取得成果,到2007年底,全区89.8%的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比市下达的达标任务超额接近40%;全年共帮助268个“零就业家庭”实现了“壹就业”。社区内登记失业人员就业指导率达100%,为2602人(次)失业人员提供了各种免费培训;社区内失业人员求职登记后的就业推荐率达100%。社区内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对工作不挑不拣的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率达到90%以上。全年共促进3928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比市下达的2007年新增就业任务超额23.6%。
“4050”(男性50岁、女性40岁以上的大龄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援助行动成效显著,全年共协助1416名“4050”人员及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就业,基本解决该区现有“4050”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此外,户籍居民按比例就业政策全面实施,政府设立的新增公共管理和服务的公益性岗位100%招用户籍居民,户籍居民按比例就业政策全面开始实施。公共职业介绍服务体系建设上了新的台阶,全区8个街道办事处、98个社区工作站开通了职业介绍网络系统,设立岗位信息橱窗,就近方便群众就业和主动寻找就业岗位。
做好就业工作,必须汇聚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全社会的合力,树立一盘棋的大就业观念。南山区积极树立大就业观念,形成全社会抓就业的责任机制。该区将居民就业工作列入“2007年惠民利民十大计划”,列为区政府民生净福利指标,制订了《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方案》、《公益性岗位落实户籍居民按比例就业政策实施方案》、《“4050”人员就业援助行动方案》等。全区各项就业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区委区政府抓就业、领导干部帮就业、各部门、街道社区促就业,形成了全社会抓就业的大就业观念及全社会抓就业的责任机制。
今年,南山区就业再就业工作基本目标是:促进3200名失业居民实现就业再就业,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再建立一批再就业基地,“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解决一户就业,基本解决“4050”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该区将把握《就业促进法》正式实施的机遇,在各个层面大力宣传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并采取促进“零就业家庭”和困难失业人员再就业,继续深入开展构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等措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就业。
盐田区:拓展思路加强责任体系建设
盐田区勇于探索,主动拓展就业工作新思路,成为全区去年就业工作的一大亮点——
一是探索就业登记试点工作。开展了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改革及就业登记试点工作,全区累计办理就业登记立户企业达604家(含保税区),登记录入人数达121847人,为全面规范辖区劳动用工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二是探索原居民就业促进工作。针对辖区失业原居民大多有一定的经济来源,就业愿望不强、对工作挑拣严重等特点,着重开展旨在转变就业观念和就业能力的培训教育工作,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积极求职就业,并举办专场招聘会。
三是探索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的工作思路。在扶持发展街道、社区再就业基地的基础上,摸索来料加工、派驻工厂劳动、组织就业、上门家政等新形式,拓宽灵活就业之路;加强创业培训的宣传组织工作,加大补贴投入,鼓励、指导与扶持有条件的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带动辖区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
四是探索户籍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农民工及残疾人统筹就业工作。全区各项公共就业服务面向户籍居民、农民工等所有劳动者免费开放。全年共举办大型免费现场招聘会88场,其中举办春风行动、再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大中专技校毕业生等专场招聘会15场,提供岗位空缺46713个(次),服务求职者近64263人次。
截至去年9月20日,盐田区已安置608名失业人员就业,提前3个月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促进600人就业的目标任务;全年累计安置623名失业人员就业,始终保持全区“零就业家庭”零记录。高标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在省市提出的“社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对工作岗位不挑不拣的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率达到80%以上”要求基础上,该区将这一指标提高到了90%。积极开发岗位促进就业,全年累计安置户籍居民206人在公益性岗位就业。
盐田区还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责任约束对象范围,建立起区政府统一领导,各街道、人事、财政、人力、工商、税务等各部门有机联动的就业工作机制,营造了全区上下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为就业工作提供了健全的制度保障。
今年,盐田区的工作目标是至少促进600名户籍失业人员就业,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巩固扩大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成果,保持辖区“零就业家庭”零记录。对此,盐田区将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树立就业优先的理念,做到确保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不断完善、确保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落实到位、确保促进就业再就业资金保障到位“三个确保”;做到认识到位、政策到位、帮扶到位、服务到位“四个到位”;做好《就业促进法》宣传落实、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等八项工作。
宝安区:帮扶就业困难群体成效显著
就业人数持续增加,4124名户籍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的121%,同比增长7.1%,全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
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取得显著成效,帮扶困难就业人员124人成功率达95.4%;帮扶“零就业家庭”86户86人实现就业再就业,成功率达100%,实现“出现一户,解决一户,稳定一户,动态归零”目标。
公共就业服务取得突破性进展,91个社区创建为“充分就业社区”(其中100%就业社区16个),占全区社区总数61%。
就业扶持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区、街道共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全面建设区(街道)公益性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所),实现公益职业介绍机构全覆盖。全年共安排就业资金3200万元,其中区财政安排1500万元,街道财政安排1700万元。
统筹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把全区外来劳务工就业服务工作纳入整体就业规划,全年共组织举办各类公益性招聘会96场,开发岗位近88万个(次)求职成功率31%。大力加强外来劳动力就业管理,全年纳入劳动用工管理321万人,全年共有21283名外来劳务工参加技能提升培训并获得补贴。
宝安区以“开发就业、素质就业、平等就业、稳定就业”为目标,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保障劳务工权利、促进“农转居”居民创业就业为重要举措,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拓宽就业渠道、强化责任考核、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全面推进全区就业服务社会化、制度化、专业化建设,全区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去年全区就业再就业工作亮点纷呈,交出了以上一长串漂亮的成绩单。
宝安区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建设平安、和谐、繁荣宝安的一项基础性、保障性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全面实施素质工程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善劳务工工作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农转居”居民创业就业的决定》等三个重要文件。同时还研究制定了保障劳务工合法权益的22个配套文件和促进“农转居”居民创业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系统提出了全方位促进户籍居民和劳务工就业的一系列保障措施。该区还实行就业工作与区、街道领导班子政绩考核挂钩的目标考核办法,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建立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确保了全区就业再就业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
今年,宝安区将把促进“农转居”居民创业就业作为全年就业工作重点,全面做好《就业促进法》和《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的实施,全面加强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社区就业服务平台、就业登记信息系统建设,狠抓就业援助工程、就业政策、岗位开发、培训工作的落实,促进全区就业工作再上新水平。
龙岗区:“一二三四”创就业工作佳绩
龙岗区去年就业再就业工作成绩,可用“一二三四”来概括,即“一个领先、两个确保,三个强化,四个落实”。一个领先是指扶持创业领先;两个确保是指确保户籍大学生就业和“零就业家庭”归零;三个强化是指强化岗位开发、宣教举措和技能培训;四个落实是指落实责任管理、优惠政策、创新机制和创建社区。
去年,龙岗区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为1.31%,完成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人数3863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17%,全面落实了新一轮促进就业政策。在促进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方面,向157名失业人员发放《再就业优惠证》,认定就业困难人员517名,其中有就业愿望的478人,409名实现了扶持就业;38名临近退休人员和3名灵活就业人员分别享受了临退社保补贴和灵活就业社保补贴;4名失业人员申请和办理了小额担保贷款;251名登记户籍失业大学生(历届)全部实现就业安置,其中,239名有就业愿望、不挑不拣的失业大学生100%实现就业;“零就业家庭”始终处于归零状态。
在开发公益性岗位方面,龙岗区开发公益性岗位2253个并安排失业人员2204名;认定了第一批计45家青年职业见习基地,143名应届生、失业青年参加了见习培训;认定了第一批计19家再就业基地,吸纳了592名失业人员就业;全区职业技能培训量为2.3万人,其中对1982名户籍失业人员进行26个工种的免费技能培训,是区政府确定的5800人次任务的396%;举办了26场户籍居民公益性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信息5.4万多个,参加应聘有26252人,实现上岗及达成用工意向6467人。截至去年12月底,龙岗区全年累计使用再就业资金700余万元(不含区劳动就业服务大楼建设费用),使用失业保险基金53万元。
龙岗区主要采取保障就业再就业的措施包括:一是树立开拓意识,率先启动扶持创业工程;二是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实行“两个确保”,加强部门协作,确保失业大学生就业,实行限时管理,确保“零就业家庭”归零;三是扎扎实实抓好“三个强化”,为完成今年就业任务奠定基础,强化宣传教育,增强社会效应;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培训质量;四是狠抓“四个落实”,使全区就业服务工作迈上了新台阶,落实责任管理,完善责任体系;落实优惠政策,扩大援助效果;落实创新机制,增强服务效率;落实创建要求,争创先进社区。
今年,龙岗区就业工作形势挑战和机遇同在,特别是农村城市化还处于过渡期,长期农村建制使就业观落后、职业技能欠缺,就业工作难度大、任务重。为确保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展开,龙岗区将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广泛深入贯彻落实就业政策,积极扶持自主创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
光明新区:全年开发就业岗位三万多个
光明新区就业再就业工作以“促进就业,稳定就业”为目标,按照“开发岗位促进就业,落实政策扶持就业,规范服务引导就业,针对难点解决就业”的工作思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真抓实干,创造性开展就业工作,去年共帮助878名户籍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的103%。全年共开发就业岗位33000多个,其中公益性岗位800多个,安置公益岗位人员75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完成了市政府下达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的任务。
自2007年8月19日光明新区正式挂牌成立以来,新区在社会事务办下设劳动科,负责协调处理和指导全区的劳动仲裁、信访、监察、就业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是加强外联,积极与市劳动保障局相关部门、宝安区劳动局、公明和光明劳动保障事务所保持联系,迅速完成新区劳动就业机构筹建工作;二是多策共举,促进光明地区就业再就业,把解决光明地区失业问题作为就业工作“一号工程”,准确掌握失业人员状况,为开展各项就业服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实施光明户籍考生免费就读全日制省、市技校和职业中专工程;三是统筹服务,大力开展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大力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对失业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和服务,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制度,确保应届生源毕业生100%就业;四是完善制度,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建立和完善公益性岗位开发制度,抓好工业园区岗位信息收集整理工作,举办公益性招聘会;五是强化技能培训,增强就业能力,根据市场需要,对光明、公明失业人员进行公共培训、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能力;六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树立正确就业观,让广大企业和社区居民就近了解相关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对劳动保障工作尤其是就业再就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今年,光明新区就业再就业工作思路主要以促进就业、稳定就业为目标,将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继续抓好劳动力资源调查工作,抓好工业园区岗位信息收集整理工作,抓好下岗失业人员的调查工作,全面摸底建库,加强宏观管理;加强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方面,要突出适应、方便、上岗率高为主,重点通过培训找到岗位;在技能人才培训方面,围绕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紧缺技术工种和急需工种,分层次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狠抓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