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局面试”应以客观的心态对待
作者: 时间:2008/6/24 阅读:304次
简要内容:坦率地说,大学里不会教大学生这门“学问”,饭局当考场,对求职面试的大学生,过于刻薄。而这只是用人单位设定的“条件”,如果大学生前去应聘,也只能“入乡随俗”。有人应聘成功,也只是“学徒工”。
“排座”看你是否懂礼数;“敬酒”考察你是否有社交能力……大学生求职面试竟然被安排到了饭桌上。面对这样的面试方式,不少大学毕业生表示意外。网友认为这些职场陋习居然堂而皇之地成为面试科目时,令人大跌眼镜。(6月23日《浙江日报》)
坦率地说,大学里不会教大学生这门“学问”,饭局当考场,对求职面试的大学生,过于刻薄。而这只是用人单位设定的“条件”,如果大学生前去应聘,也只能“入乡随俗”。有人应聘成功,也只是“学徒工”。
但饭局当考场,不能一概地视为职场陋习。商场有商场的“规则”。这也反映出了中国的一种商业文化。而对于企业老总来说,想招聘一个懂礼数,会“敬酒”的秘书,是正常的。如果应聘者,只是那种宁伤身体,不伤感情,或者一喝就酩酊大醉,耍酒风,失了礼数的,是不会成为合适的人选的。
在于这种借助饭局考察考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的“考题”,即便不出,实际上也在生意场上存在,也回避不了。除非视之为职场陋习,不屑参与,选择放弃,不“入乡随俗”。
而在求职应聘中,关键是应知己也要知彼。一些企业,以及政府部门,确实有以酒量当标准的。但可以说,这样的招聘,背后的老总,或官员,都是混蛋。有多少人愿意甘当酒囊饭袋,连自己的人格都不要了?也只有想“近墨者”,才会投其所好,在“浮士德式的交易”中,丢掉自己的灵魂。
因此,很多事情还要自己掌握。求职应聘,大学生不能习惯被人选择,被人评判。“多留一个心眼”,打听一下公司和未来的老板的声誉,才是重要的。而饭局当考场,考的是沟通能力及调节气氛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不是让应聘者比酒量,可以理解,也应该以客观的心态对待。(王理)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