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大学毕业生离校时间的来临,一些兰州毕业生纷纷拨举报学校扣押他们的毕业证和学位证。校方称,只有他在还完剩余的助学贷款后,才能到学校领取毕业证。学校此举是否合法合理?助学贷款还款难问题症结在哪?该如何去解决?为此和讯网特邀相关专家探讨此话题。
嘉宾:
郭田勇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高校扣押学生毕业凭证是没办法的办法
和讯网:兰州多所高校扣押学生毕业证和学位证的举动是否合理?
郭田勇:这个事情从学校来讲也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几年前国家助学贷款重新进行了一次改革,就是搞招投标制。国家助学贷款如果发生损失,国家要贴一部分钱,高校也要掏一部分钱给银行补,实际上这一块跟高校的利益是相关的。
和讯网:实际上学生一旦毕业之后,学校也很难去控制。
郭田勇:现在很多工作流动性特别强,派遣证写的是派遣到那的,最后到那找就不在了,人都不知道跳槽到哪了。学生从学校毕业走了之后,他就完全游离于学校的范围之外,比较容易出现这个问题。学校拿着毕业证不给他发证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国家开发银行也讨论过这个问题。生源地助学贷款就是正在试点的方法。
和讯网: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模式是否能能较好地解决目前的问题?
郭田勇:现在看起来不是很成熟。一个是管理上的问题。地方上的人情关系、出具的证明掺杂水分等等。另一个是成本问题。比如北京的高校是中国银行招投标来的。他中标以后要按照生源地的模式的话,北京总行与家庭所在地机构之间的沟通成本等,这些都是问题。
助学贷款银行服务缺失
和讯网:银行在助学贷款管理上是否也存在管理不到位的的问题?例如说,没有给欠款学生还款的提前通知。毕业学生查询如何还款的渠道不通畅等等。
郭田勇:确实,银行在助学贷款的服务上的确还没有尽善尽美,管理没有精细化。这是因为助学贷款是小额贷款,一般一笔五六千块钱,这和房贷一下好几十万不太一样,所以房贷方面银行会有每月信函通知或者短信通知,有专门的服务而助学贷款没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才会在高校里面成立一个助学贷款管理中心,管理中心负担部分的协调责任。包括办贷款、返还贷款,很多的相关信息主要是从学校助学贷款管理中心获得。
不过归根结底。由于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终极经营目标,决定了现有模式下的助学贷款很难获得银行方面的青睐。助学贷款作为银行零售业务,分散、工作量大,再加上信用风险也大,都影响了银行投放的积极性。
助学贷款市场化才能激发参与者积极性
和讯网:助学贷款是否会往市场化的方向走,增强银行的积极性?
郭田勇:现在正是在往这个方向推进。从前两年开始,国开行介入助学贷款,搞“河南试点”,河南省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补偿金标准为14%,省财政和贷款的高校分别承担一半。高校全面参与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有助于克服银行在后续管理上存在的严重“脱节”的问题,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国开行把风险补偿金拿出来作为奖励基金,这算是创新吧,只要学校管理得好,助学贷款违约额低于风险补偿金14%的,风险补偿金剩余部分全部奖励给高校;否则,学校不仅要如数缴出风险补偿金,而且还要承担高出部分的50%,这样使风险补偿金具有了激励和约束机制的丰富内涵。
另外,高校扣押学生的毕业凭证会增加学生求职难度。虽然可以理解,但是并不是很妥当。我想是不是可以参照房产证抵押贷款的做法。现在买房子从银行贷款,贷款没还清时银行也给你房产证,不过这个证上面会写明还有抵押贷款未还清。这样你就很难拿房产证去再次抵押也不能随便转卖。还清贷款以后你再到房地产管理部门办解押,银行给你一个证明说贷款已经还清了,你拿着到房地产管理局,他就把你的房产证重新换一个或者销掉之前的附加条款。
在学生的毕业凭证上注明未还清贷款,给这名学生以毕业证的使用权但暂时保留该证的所有权,这样他找工作的时候,既能证明学历,但又制约着他,同时也有利于用人单位对他的监督。
中国个人征信系统覆盖面太窄
和讯网:国际上是否有助学贷款市场化运作的成功经验可借鉴?
郭田勇:美国无论是公立的高校,国立的高校还是私立的学校,他提供助学金的数量非常大,而且他们助学金规模高,像咱们中国学生要出国拿个全额奖学金,那根本就不用贷款了,不但学费够了,连你的生活费里面都有了。
首先,整个教育体制上就不一样。中国是全国进行高考,国家教育部提出来,所有能考上大学的人,不能因为交不起学费而失学,这个问题我们从道德层面上不能反对它。而美国没有高考制度,学生想报哪个学校,就去申请,各个学校助学金的名额有限,只有成绩特别好的人才能拿到。如果拿不到的话就面临两种情况,如果说学生成绩还可以,要不就自费,通过勤工俭学等方式来上学;要么就上不了学。它整个都是按照商业化的模式来做的。
其次,美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信用体系。他的信用体系,不光跟银行而且跟警察局、学校等各个单位都是联网的。我记得有个报道说一个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又一次上地铁该刷卡没刷被人给记录下来了,找工作的时候公司一看他的信用记录有逃票情况,于是这名留学生就落选了。美国信用记录已经覆盖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全社会对自己的个人信用情况视为生命。这并非说美国人就素质好,这也是被逼的。我们的助学贷款急需这样一个覆盖面广的征信系统。
学生欠款学校不能免责
和讯网:助学贷款制度中,高校是否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郭田勇:现在的做法银行因为学生欠贷而亏损后,财政和贷款的高校分别承担一半责任。有学者说应当免除学校的责任,否则或深化高校的财务危机。我觉得不能完全免除学校的责任。
助学贷款本质上是给学校创造福利的事。正因为有了助学贷款,学校才能收得上学生的学费来。如果学校不承担责任的话,那就会光鼓励学生申请贷款,因为学校就关心,只要你能从银行贷到款,我学校里就能收到费,这跟开发商卖房子是一个道理,开发商他卖房子,他为了让你购房人能从银行贷到款,他都可以帮你造点假,因为你贷款我开发商的钱就回来了。当然现在个人购房贷款优质贷款率比较高,不良率大概不到1%,还没有轮到让开发商捆绑的时候。但是高校助学贷款情况不一样,他的不良率比较高,所以必须把学校作为一个利益相关者绑在里面。(易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