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 文科生为何更难就业?
葛明恬是盐城籍南京某知名高校中文专业毕业生。招聘会上,她的焦急写在了脸上,“到现在工作都没有着落呢。”当年以高分进入这所著名的文科院校,选择了自己心仪的专业,却没有想到就业时会如此尴尬。
据了解,中文专业是很典型的传统文科专业,一般出来做教师、文秘的较多,也有的能考进公务员队伍。“但由于我读的是非师范,学校一概不收,只能考虑文秘等其他岗位。”可辗转了多处,她依然两手空空。小葛告诉记者,“现在想想,最关键的是自己没有一技之长。做文秘对计算机和外语要求很高,不少单位宁愿选择这些专业的学生。”
像小葛这种类型的毕业生,在招聘会现场为数不少。他们当中,有学历史、法学的,也有学档案、行政管理的。“真后悔读了文科,到6月底,班里才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有了工作意向。”省内某本一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吴伟很是生气,因为一家招聘方代表得知他是文科生后,竟丢下了这么一句话:“你们文科生,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个教室,就可以批量生产许多个。”
“以前每场招聘会几乎都发现,工资高、待遇好的多是些技术岗位。”一名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对记者埋怨着。不少文科生在日益紧张的就业形势面前,多少显示出一些担忧,“对口专业的单位基本不出来招人了,市场需求越来越少。”新闻本科专业的毕业生小丁,已经“闲”在家里一年多了。当初新闻理想远大、只盯着媒体的她,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找一个工作固定下来,与新闻专业是否有关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问题二 刚毕业哪来工作经验?
和父母一起从响水赶来的吴远拿着厚厚一叠简历,却没有投出去几家。他告诉记者,自己学的是电子商务,虽然这种专业的实用性比较强,但像他这样的应届生找工作,由于缺乏“工作经验”而屡屡受挫,信心都丧失殆尽了。
吴远的一位同学也有着同样的经历。他看中过好几家企业,结果有的在招聘条件上就把“工作经验”列入其中,有的是面试时因为你没有工作经验而婉拒。“这一要求对我们应届大学生来说,真是挺苛刻的,说到经验缺乏,我们也很无奈。所以现在只想先找个落脚处再说吧。”
“在同等情况下,我们倾向于招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市区一家大型企业的招聘展台前,围着不少应聘大学生,收到的简历不下百张。招聘方代表实话实说,以前也招收过一些应届生,但往往很难用上手,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培养熟练。
“学校也设置了不少课程,但能与实际联系上的不多。几年下来,理论知识是有了,但操作能力很差,至于要在实践中有所创新就更不行了,难怪许多单位都对工作经验有要求。”小吴和他的同学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劣势”,只是眼下他们已无法改变现状了。
“我刚毕业怎么可能有工作经验?现在企业连实习都很难进,这让实践变得更难。不能怪我们啊!”针对这一问题,还有一些应届生感觉特委屈。
专家观点 高等教育要体现市场脉动
对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记者采访了一些高校人士,他们的声音来自自己的从业感悟和切身体会,也许更值得我们倾听。
“目前高等教育在教学质量、办学模式、专业划分和招生结构等方面,存在许多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地方,比如,过于强调学科标准、知识灌输、静态评估,对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重视不够,缺乏应变性。”一位从事多年高教和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士透露,中文、法学、历史、行政管理等文科类专业,在人才市场上早就已经严重供大于求,这是这些专业的大学生找工作难的根本原因。
前几年就出现的高校生毕业“回炉”读中专现象,也说明了高等教育确实有需要反思之处。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高职院校毕业生因为拥有“一技之长”,受到了不少企业的青睐。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职业院校负责人认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办学特色更符合市场需求,因此尽管高职生的文凭没有什么优势,但由于动手能力强,在人才市场上还是很受欢迎的。
“能上手,才是硬道理。”在这方面,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从事招生就业工作的孙胜亚老师感受尤深,“不少企业现在是把学生的动手能力放在首位,高职学校的学生优势就在于实际操作技能的养成。”另外,纵观近几年就业,他建议学校在招生时也应该充分考虑到市场需求,在专业设置上要做到及时“刷新”,一些市场需求日渐萎缩的专业就应减量招生甚至停止招生,这也是学校保证就业率的重要措施。
-记者手记
就业,已是摆在80后大学生面前的一道坎。经受目前这样一种特殊就业环境的磨砺,或许有助于年轻一代在今后激烈的竞争中从容应对。但是,我们在理性分析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时,必须正视大学生的人才培养观念、综合素质的培育与提升、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学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不足等问题,而上述问题,恰恰暴露出现行高等教育体制中的某些弊端。
在采访过程中,一些高校人士很坦诚地和我们谈起了这类问题,但多数不愿透露具体身份和姓名。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在反映现象本身的同时,和广大读者一道反思,也希望更多社会人士参与其中,共同探讨这一问题的解决之道。
就业之路漫漫。对于正在求职路上辛苦奔走的广大高校毕业生们,希望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长远职业发展规划——放低身价,眼前或许会敞亮很多;有毅力和决心,成功之路就会在脚下延伸。(陆辉 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