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珠宝人才网

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场薪闻 > 珠宝行业 > 珠宝市场 > 不要被"雷人"消息忽悠掉求职信心
不要被"雷人"消息忽悠掉求职信心
作者: 时间:2009/1/13 阅读:239次
    经济寒冬引发求职寒潮,虽在意料之中,来自媒体的相关报道仍然颇为吸引眼球。最新一例是广州某报的消息,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底,广州高校2009届毕业生的签约率普降两成。
    经历了去年底各媒体关于“研究生抢着卖猪肉”“本科生争着掏大粪”“女大学生找不着工作跑去找对象”等系列“雷人”报道的“轰炸”后,这则消息其实已经不再是“爆炸性的新闻”。然而,这类新闻的“影响力”仍然不可小视。
    根据复旦大学精确新闻报道课题组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目前上海应届生就业信心普遍偏低。而媒体报道是影响学生们就业信心的一个主要因素。
    君不见,打开电视,常看到成千上万人挤招聘会的场面;翻开报纸,常读到金融危机对就业形势影响的系列报道;至于网络,关于就业形势恶劣的报道更是不断撞击人们的眼球。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更被国务院列为“就业工作的首位”。客观报道就业形势的严峻,的确有利于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重视,并积极寻找扩大就业的办法,也利于大学生调整就业观念。但是,如同对经济形势的报道一样,在唤起各方充分估计形势严峻性的同时,也应着眼于鼓劲,理性、积极探讨应对之策。一味渲染极端个例,让人看不到希望和信心,未必可取。
    的确,在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新闻报道同质化倾向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越是“极端”的“新闻”越容易被媒体挖出来报道。媒体报道毕竟只是真实情况的一部分,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固然严峻,却也没有那些“极端”例子展现出来的那样糟糕。大学生们完全没必要视求职就业为上刀山下火海,谈之色变。有专业民意调研机构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被调查者对2009年的就职状态并不悲观,表现出谨慎乐观的态度。
    温家宝总理与北航学生座谈时打气说:“你们会有用武之地”。1月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研究确定了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7项措施,相信如同刺激经济的“4万亿计划”一样,其积极效应会逐步显现出来。
    说到底,中国大学生的绝对数量虽上升较快,但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仍然不高,而中国经济持续向上的大势也没有改变,只要有真才实学,是金子总会发光。尽管这个冬天的求职路难免坎坷,但情绪不必过于灰暗,在各种“雷人”消息面前不妨保持一点镇定,积极行动,把求职的决心进行到底。  (尹平平)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