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应届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1万人,加上2008年未就业的,有超过700万大学生要找工作。在金融危机冲击下,许多企业缩减了招聘人数,这使得大学生就业面临巨大困难。为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中国政府部门和高校都在积极采取措施。中国政府有关官员日前表示,将力争今年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0%左右。
今年中国大学生毕业人数比去年多了52万,但在各大招聘网站上,可以看到几乎所有行业都在缩减招聘人数。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工作,许多大学生奔忙于各单位之间参加各种笔试、面试和实习。付雁南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一名应届硕士毕业生,目前正在一家国有媒体实习且有希望签约。付雁南说,她班上的40多人中,确定了工作去向的只有5人。很多同学都降低了对薪酬、职位的要求,先找到工作就好。她说:“找工作的情况跟前几年比挺不乐观的,大部分同学还是处于悬着的状态。三月份会有一个大型的招聘会,所以很多同学都把希望寄托在那儿了。”
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外商直接投资下滑、部分外企调整用人计划或直接裁员的消息都大大降低了高校毕业生对外企的预期。很多人把就业目标从外资转向中资,从沿海转向内陆。也有不少人把青睐的目光投向了政府机关、国有企业等福利待遇比较稳定的地方。
中国政府表示,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大力开发基层管理和服务岗位,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给予薪酬补贴或生活补贴;直辖市以外的各地城市要取消落户限制。许多地方还出台了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在小额担保贷款、税收、创业培训、场地租赁等方面出台了优惠措施。
中国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女士说,教育部将通过具体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这些计划包括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以及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招募10万人去农村任教,还有各地区自己实施的各类项目的招募工作。”
近年来,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许多大学生在职业技能上与企业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为此,中国政府已提出,要完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见习制度,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组织100万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见习。
中国各高校也在加强就业供求信息的搜集和发布,为毕业生求职服务。日前,清华大学邀请近千家单位,以“组团”的方式来校举行招聘会。北京大学则为促进毕业生就业召开了全校就业大会,并实施了多项综合措施。北京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陈永利先生介绍说:“我们请了一些职业生涯规划,还有对于就业市场、人才招聘比较了解的专家做专场报告,给同学进行讲解。另外,那些中小型企业,北大也争取多多联系,多给学生创造就业渠道。再有,对学生求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也有一些心理咨询会。”
有关专家指出,中国只有近50%的大学生在中小企业工作。而在欧美国家,中小企业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例则高达65%-80%。大学生们可以在这方面寻找机会。另据介绍,今年3至4月,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在全国统一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重点帮助高校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