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时成绩好也是罪过?
网友抱怨遇上招聘“潜规则”,专家称别担心这些不靠谱的东西
求职“银三月”,各场招聘会依旧进行得热火。不过招聘会跑多了,部分求职者也遇上了一些有“怪癖”的单位。近日扬子晚报网就业快车论坛上就出现了一张网友的帖子,抱怨遇上了招聘“潜规则”,自己成绩好反倒不被单位看好。而记者也从网上找着一张被各招聘网站转载的帖子,帖子披露的五大不应公开的招聘潜规则挺“雷人”。招聘中潜规则究竟存不存在?不妨看看用人单位和专家怎么说。
新帖:
网友抱怨成绩好也是罪
“我太郁闷了,成绩好就是书呆子吗?”网友“雨水中的泪”11日在扬子就业快车论坛里发表了一张名为“郁闷,成绩好也不行吗?”的帖子,讲述了当天跑招聘会的一段经历。“雨水中的泪”在帖子里表示自己是一所中等学校的学生,因为专业比较冷门,所以在市场上不太好找工作。发帖当天她跑了一场招聘会,应聘职位中有一个是总经理助理。没想到招聘工作人员看了她夹在简历中的成绩表而对她有了顾虑,并且不是嫌她成绩差,而是觉得她成绩好。“雨水中的泪”在帖子里说这家招聘单位觉得成绩太好的在学校可能是死读书的类型,能不能适应总经理助理这个职位的“八面玲珑”要打上问号。
在跟帖中也有些网友给出了提醒,询问“雨水中的泪”在简历中是不是没有突出自己实践经历;也有网友很担忧,自己在简历中也是把最好的成绩列举出来,这是不是踩中了“潜规则”的地雷?
老帖:
招聘潜规则很“雷人”
“雨水中的泪”的遭遇让记者想起了之前被各招聘网站转载的一个“揭秘帖”,其中提到了求职中不宜公开的五大招聘“潜规则”。细看这些“潜规则”还挺雷人:比如该帖子说道,当过学生干部的团支书不要,因为这是个闲职,而班长可以考虑,因为班长是办实事的;有文体方面特长的,即使其他方面差点也要优先考虑,因为这些人大多较为聪明,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适应工作要求也快;无论硕博,本科是外语专业的不要,因为这些人都是钻了国家强调外语成绩的空子,在专业上没有优势。此外还有成绩前三名的不要,女性不要等。
对这样一条帖子,网友们议论纷纷,不过大部分表示不相信,一些“专业”网友还从技术角度提出质疑,并进行“反揭秘”,指出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都是反着来的。
用人单位:
人才盖过所有“潜规则”
招聘中有没有“潜规则”,还是用人单位最清楚,记者也到人才市场上问了一圈。对于网上提到的五大招聘潜规则,用人单位纷纷表示并不可信,“成绩好表明自己对专业的掌握程度、班干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活动能力,都是我们考虑的一个因素。不过我们会更具体地看业绩,比如作为班干部策划过哪些活动,这比头衔更重要。”
一家来自盱眙的化工类企业相关人士向记者详细解释了他们眼中“潜规则”的含义,“企业在多年的招聘中可能会形成一些用人的倾向,比如喜欢某几所大学的毕业生等等,如果把这些称作‘潜规则’的话,符合这些确实会有加分。”该名工作人员介绍,以他们企业为例,因为地处苏北,所以更青睐使用外省特别是较为偏远地区的求职者,如果是南京、苏锡常一带的会担心留不住。“不过这也是建立在应聘者条件差不多的基础上。条件确实优秀的,我们也会想以开出高薪的方式留住他。”
专家:
能力与岗位契合最重要
“应聘者完全没有必要担心,这位网友碰到的绝对是个例,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就网友“雨水中的泪”遇到的情况,记者请教了几位资深的人力资源专家。专家们表示如果不是这名招聘者“不靠谱”,那还有一种可能的情况,那就是该名工作人员并不是在提出一个论点,而是以此来希望应聘者能阐述一下自己的社会实践经历以及相关能力等。如果考生接下来回答得很好,并不是不能说服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希望招到的,有时并不是最优秀的人才,而是和岗位契合度最高的。”专家提醒应聘者,事先了解岗位需要,有针对性地展示自己,成功率会大大增加,单纯地担心“潜规则”并没有意义。 (沈文峰 杨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