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子女优先”将就业不公张榜示众
作者: 时间:2009/11/16 阅读:316次
武汉天河机场一公司日前对外招聘13名员工,声称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却在招聘启事中写明“同等条件下内部子女优先”,部分求职者质疑,到底是公开招聘,还是借机让内部职工子女 “顶职”?工作人员解释称,公司以往招人均会对内部子女优先。“现在就业困难,这样做也是为了稳定内部员工情绪,子女参加招聘公平竞争也无可厚非。 ”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每一个就业岗位都充满残酷的竞争,何况,像民航企业这样的好单位,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然而,武汉天河机场某企业竟把 “内部子女优先”堂而皇之写入招聘启事,把子女享有就业特权的潜规则变成显规则。这不是世袭就业特权吗?由此引发求职者质疑不难理解。
事实上,除了像天河机场某公司这样公开宣称 “内部子女优先”以外,员工世袭、内定人选早已不是新闻,机关事业单位与效益好的企业俨然成了权力的家属后院。山东临邑县电业公司职工13岁入编24岁内退;郑州铁路局桥工段接收职工子女要看亲子鉴定;海口市秀英区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对象只限于该区副科级以上干部的配偶和子女,且限于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人员;河南省农村信用社23岁职工子女拥有41年工龄;广东省直属监狱单位的面试名单下写满领导备注;就业潜规则不胜枚举。民航企业招聘明确规定 “内部子女优先”只是把用人潜规则变成了显规则,把就业不公从幕后推到了前台。
任何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出身。百姓家的孩子本来因为出身普通,已经输在家庭环境与教育不公的起跑线上,民航企业再规定“内部子女优先”,岂不是渲染身份世袭,让百姓的孩子距竞争起跑线愈来愈远?这不仅容易让民航企业内部子女产生优越感,也会给其他求职者带来心灵伤害。
从本质上讲,国有民航企业由纳税人的钱投资建设,属于公共服务行业,不是家族企业,更不是民航职工子女的自留地。公众有权参与管理。民航企业新增工作岗位理应对社会公开公平招录,不能附加“内部子女优先”的特权条款。但是从监管的复杂性来看,我们显然不能奢望求职者质疑就让民航企业主动打破员工世袭潜规则,民航职工自动放弃既得利益。据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介绍:公司以往招人均会对内部子女优先。就是子女就业特权由来已久的明证。
因此,完善制度设计,充分引入市场竞争,并且保护好合法市场竞争,逐步打破民航企业现有的垄断经营局面,打破“员工世袭”潜规则,才是问题的根本。而且,在“潜规则”根深蒂固,一时半会儿难以彻底打破的语境下,把民航企业用工情况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的公开监督,给舆论监督营造宽松的环境也十分重要。这一点,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也可以找到依据。叶祝颐
来源:珠宝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