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人要嫁北大清华硕士生……往前推三百年,往后推三百年,六百年没有人能超过我”,凤姐曾作出如此狂言,看似是当代“恨嫁女”的代言人。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凤姐心态之人越来越多,他们对自己的期望越来越高,脚踏实地的机会却越来越少。据某职业咨询机构的咨询案例分析,职场中一部分人身上无疑带有“凤姐”的痕迹,定位过高却不自知。职场顾问指出,只有认清自己、理性规划,才能真正获得长远职业发展。
【典型表现】
定位过高非名企高薪不去
研究发现,8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职业定位偏高,有过半数的人在求职前先对自己的起薪做定位。
在调查中,一位学医的研究生说:“从本科到硕士读了整整八年,现在找的工作如果不是大型医院、低于5000元月薪,我是不会考虑的。”而我们从医疗机构的招聘人员了解到,“现在的毕业生没经过实践检验,很多都达不到要求,所以对引进的新人,我们的起薪通常在2500-3000元左右,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察,如果真的是我们需要的人才,再渐渐调整薪资待遇。”因此合理定位,看重职位的发展前景与职业生涯规划,才是至关重要的。
【心态分析】
根据自身情况设定求职目标
●罗晓燕,中国职业规划师
部分求职者包括大量的应届毕业生读不懂企业的用心,总期望着能够尽快赚回之前的教育投资。也有的是受家庭及周围朋友的影响,给自己设定求职目标时,非500企业不考虑,不是高职位不面试。企业对他们的普遍评价是: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无形中失去许多就业机会。
【调整】
用理性眼光看待名企光环
●余玲艳,尚德机构人力资源讲师
其实名企有名企的问题,我们应该多一些理性去看待名企的光环。高职位容易让上司或同事对自己有更高的期望,同样的表现在高职位容易让人产生低的评价。大学生对自己定位偏高,因为对社会、对未来职位需要面对的困难、职业技能等了解不是很全面,容易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前提下,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很重要。
能力不足的自命不凡
向阳生涯管理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在个人咨询客户中,46%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自负。
采访中,任迪对自己最初找工作时的自负有些惭愧。任迪在本科毕业前成功到一家培训机构从事课程顾问,但坚持了一个月后业绩仍然是零的她被淘汰了。之后,任迪得知一个大型工厂在招聘办公室文员,学历要求大专。“我自认为以本科学历去应聘,自然是稳操胜券。”任迪说。
在做自我介绍时,为了能脱颖而出,她渗了些水分,没想到HR抓住一些细节穷追不舍,临时编的谎言漏洞百出。”最后任迪落选,自尊心也受到了重创。
【心态分析】
对自己缺乏准确定位
很多求职者对自己缺乏一个清晰的认知。或过于自负、自视甚高,对自己的劣势和困难估计不足,缺乏一个准确的自我定位;或自信心不足,自怨自艾。两种情况都难免会让他们在择业中产生较大的定位偏差,求职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