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珠宝人才网

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场薪闻 > 珠宝行业 > 珠宝市场 > 2009届大学毕业生实习分析
2009届大学毕业生实习分析
作者: 时间:2010/7/20 阅读:512次


    各高校暑假已经陆续开始,“要不要找实习”成为一道令大学生们犹豫不决的选择题。本期就业蓝皮书专题策划中,根据麦可思对 2009 届大学毕业生实习背景与就业状况的研究分析,为大学生提供建议。需要说明的是,本报告分析对象为“受雇全职工作”、“有半职工作”、“无工作,继续找工作”、“无工作,其他”4 种去向的 2009 届大学毕业生。数据来源于“麦可思-中国 2009 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中回答实习问题的23474个样本。

  主要发现

  1. 近八成 2009 届大学毕业生有实习经历。麦可思调查研究显示,79%的“211”院校毕业生、76%的非“211”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在毕业前实习过,其中以与专业相关的实习为主,分别占 47%、 47%、40%。但无论哪类院校,都仍有 20%以上的毕业生没有接受任何实习。

  2. 有实习,特别是专业相关实习的 2009 届毕业生在就业人群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在失业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值得注意的是,学校或学历层次越低,有专业相关实习经历的毕业生在就业人群较失业人群中所占比例高出的百分点越多,“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分别相差 6、7、8 个百分点。从薪资来看,有实习经历的 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平均月薪高于无实习经历者。其中,有专业相关和无关实习者半年后平均月薪最高,“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分别为 2961 元、2433 元、1988 元;无实习经历者则分别为 2714 元、2211 元、1883 元。

  3. 有实习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状况上表现较好可能是由于其离校时掌握的工作能力水平较高,能更好满足社会初始岗位的工作要求。麦可思研究显示,各类院校有实习经历较无实习经历的毕业生离校时掌握的工作能力水平高 4 个百分点,工作能力满足度也高出 2-3 个百分点。实习使大学生在工作经验与能力上有了一定优势,可以节约企业的培训成本,自然容易被考虑优先录用。

  4. 从专业大类来看,本科以医学有实习经历的比例最高(95%),其有专业相关实习的比例也最高,达到 85%;理学有实习经历的比例最低,为 72%。高职高专实习比例最高的为水利大类(95%),最低的为电子信息大类(65%)。

  1. 高校:高校需开拓实习渠道,一则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沟通,建立实训基地等;二则可加强与本校校友的情感联系,请校友为在校生提供实习信息及机会。国外大学往往都会提供校友平台,帮助本校毕业生通过校友关系找到实习和工作,一些校友就业流向比较集中的高校更是如此。这种平台,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搭建:在线上,以校友数据库为基础,使在校生可以很容易地在专门网站上查找并联系到某个他所关注的行业或职业的校友,以向其了解行业和职业信息,以及如何制定个人职业规划,甚至获得实习和求职方面的直接帮助;在线下,高校可以组织一些有校友、在校生同时参加的联席活动,帮助在校生了解社会实际需求和职场价值观。

  2. 大学生:在找实习的过程中,大一、大二时可以不必追求专业对口、职业定位;大三、大四时,要着重去找与心仪职业相关的实习。当然,如果实在找不到理想的实习职位,一个非相关的实习也比没有好——非专业实习同样可以培养职场文化。但这并不是说实习越多越好,实习的前提是不影响学业的完成。在实习时,大学生要以主动、积极的心态去学习职场规矩,不要指望企业精心照顾自己。实习重点并不在于该学什么技能,而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于学习职场的规则——待人接物、这个行业和这个职业交流的方式——集中在职场文化与道德。这些在求职过程中非常重要,

  面试主要观察的即是毕业生的举止和职场文化。并且,如果大学生的职场文化到位,就会缩短职场的磨合期,迅速提升上去。在选择实习企业类型上,民企是最好的选择。大外企、国企有品牌,但个人能力得不到全面锻炼;而民企则是没有品牌只有努力,承担的责任更多,其实习效果会更好。

来源:麦可思Mycos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