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珠宝人才网

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场薪闻 > 珠宝行业 > 珠宝市场 > 职场“花草族”为啥摔跟头?
职场“花草族”为啥摔跟头?
作者: 时间:2010/8/3 阅读:370次
   
   “莫名其妙就成了办公室斗争的‘炮灰’”“同事谈得正欢,我一开口就冷场了”……随着应届生陆续入职,在一些论坛、微博上,职场新人开始诉说因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带来的困扰。这类在人际关系方面摔跟头的职场新人,往往被称为职场“花草族”。
   
    专家指出,职场新人有5种“花草”做不得:怕上司的含羞草、带刺的仙人掌、两头倒的墙头草、自恋的水仙花和拍马屁的狗尾巴草。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花草族”?职场新人如何才能尽快熟悉业务,融入企业环境?
   
    无为无不为
   
    瑞娥(杂志编辑)
   
    在职场中,“新人”这个词是中性,略带贬义的,就像淘宝中的“零信用”买家或卖家,总会让人觉得有些不放心。
   
    有职场专家总结出五种不受欢迎的职场新人,比如带刺的“仙人掌”、两头倒的“墙头草”、自恋的“水仙花”……其实这些新人的“病因”,都在于太想有所作为,然而又实力不济。
   
    其实无论在学生时代如何优秀,初入职场,综合能力多半不足以马上有所作为。所以先立足于“无为”,是比较明智的选择。对于原本比较质朴的新人,这比较容易做到。无需“表演”,按你的本色行事即可。或许因此你会不太显眼,但起码也不会讨人厌,比较容易渐渐融入团队之中。“保平”问题不大,以后能否“争胜”,就得看你的能力与造化了。
   
    相比之下,原本脑子比较活泛,心思比较多的新人,进入职场之初会反而多些风险。中国社会比较讲中庸,两头倒的“墙头草”按说容易适应环境;喜欢接受马屁的领导也很多,按说拍马屁也应该有前途,可是为什么这些“灵活”的新人往往会弄巧成拙呢?原因在于他们社会阅历太浅,所谓“中庸”和讨好领导,很需要经验,需要把握分寸。对于大多数新人,他们还掌握不好火候。另外一进新单位就这样“滑头”,很容易让前辈们觉得可怕,今后不处处提防你才怪。
   
    至于“自恋”,在学生时期几乎是“有个性”的代名词,有时候还能因此吸引一部分异性的目光。然而职场不同于学校,实力决定前途,玩虚的很难有市场。假如你没有东邪黄药师的绝世武功,却独独去学人家的怪脾气,肯定没有人会敬畏你,只会觉得你是个小丑。
   
    作为新人,不急于有所为,往往才能最终有为。首先,他们应该找到一个切入点,尽快融入集体。比如根据性格、爱好外加缘分,在单位里交到一两个好友。通过他们,比较深入地了解单位各方面的情况。在对工作环境有了一定了解,人际关系也渐渐有了一定基础之后,逐渐有所表现。这样往往有的放矢,不至于一开始就成为众矢之的。
   
    “无为,无不为”,职场新人不妨克制一下初生牛犊的冲动,领悟一下老子的这句名言。哪怕洋气十足的外企,里面毕竟大多数还是中国人,这句话也并不落伍。
   
    新人难做墙头草
   
    花眼(文员)
   
    虽然前辈老早告诫我们,新人千万不要卷入职场的人事斗争中,不要做了这个领导的粉丝,实际好处还没捞到多少,却成了另一个领导的敌人。可是,如果新人非常不幸地发现,这家新跳槽的公司确实薪水高、活儿少,什么都好,偏偏环境复杂,老板之间水火不容,还逼迫你不得不表态,那该怎么办呢?
   
    我是个优柔寡断的人,平时买件衣服都要犹豫半天,就在昨天,我还被同事们嘲笑了一通,因为我本来打算买一部苹果或者黑莓的智能手机,结果去手机市场里兜了一圈,买回来的却是和预想截然不同的HTC。唉,我也知道犹豫不决、难以取舍、耳根子软是自己的一大缺点,可性格如此,改掉不容易。如今遇上被迫“择主”这样的事情,真让我方寸大乱。
   
    就说这两位领导吧,一个是风流才子,虽有书生意气,做人有些迂腐刻板,却因为知识渊博颇让我欣赏;另外一个是典型的“人精”,学历不高,却胜在阅历丰富、善于见风使舵,所以颇得大老板赏识被破格提拔,可见其在社会大学中历练之功。
   
    如果能同时跟在两位领导身后好好学习,取长补短,多好啊。可偏偏两人为了上位,明争暗斗已有多时。我进公司没多久,就发现了这个微妙的局面,本来还想做个墙头草,置身事外,不掺和这趟浑水,却发现想明哲保身也很难。首先,两个领导和他们各自的队伍,都时不时明着暗着、话里话外地敲打我一下,提醒我别站错队;其次,两派人马都对我心存忌惮,担心我两边和稀泥,表面上放烟雾弹,实则是对方派来的“无间道”,害得我两边都不受待见。
   
    墙头草的日子过得很艰难,看来两边都讨好是不可能了。高工资不好赚啊,我这个稚嫩的新人,得好好想想,到底是马上归顺一方呢,还是干脆甩手走人,三十六计走为上呢?
   
    爱插嘴的新人讨人嫌
   
    黄阿土(文员)
   
    小威是刚进公司的新员工,名校硕士,85后,小伙子长得清秀,卖相很讨喜。但时间一长,熟悉了,同事们就发现他有些地方不那么讨喜了。
   
    在工作交流会议上,某同事正在做讲演,时不时地听到有声音在嘀咕。原来是小威听得太投入,忍不住地要表达他的个人观点。
   
    办公室两位美女正窃窃私语,说得兴高采烈时发现,不远处的小威脸上时不时地露出“会心的微笑”或是“深深的了然”,美女们顿时没了兴致。慢慢地,只要小威一出现,本来正聊得兴起的同事,会默契地把音量放到60分贝以下。
   
    同事Mary在电话中解答客户的问题,几乎在她拎起话筒的一瞬间,邻座的小威也竖起了尖尖的耳朵(呃,这个,纯属Mary小姐的个人想象)。Mary在打电话时,总听到小威小声地发表他的意见,这个名词的解释不对,那个依据也不尽准确……Mary辛苦地维持着专业形象,好容易才克制住朝小威扔电话的冲动。
   
    领导大朱,多次拐弯抹角地暗示小威,在别人说话尤其是工作场合时不要打断或干扰,然而小威似乎没听懂。无奈大朱只能明示:“没看出来人家烦你了吗?”小威愕然:“啊,我影响到别人了吗?”
   
    过于自我,心理幼稚,是不少新人都有的毛病。“小威们”只顾着自己张扬个性,却不知道尊重别人。太想说而且想说就说,却不知道怎么去倾听。很多时候,“会听”甚至比“会说”更重要!另外不要对他人的公事私事过分好奇,甚至指手画脚。没听过那句话么?好奇害死猫!
   
    初入职场“新人指南”
   
    那七七(行政  北京)
   
    年轻人刚入职场如果能吸取前人的经验,可以少走弯路。机会不是时时都有,失误可能影响一生。就算是过来人的“八卦”,如果有用也不妨听一次。
   
    ■一是勤快  这是职场“黄金定律”,谁不喜欢勤快的孩子呢。单位新来两个打字员,A女孩性格活泼,爱说话,打字速度快,大家很喜欢她,她利用这优势上下关系处得很好。B女孩干活也利索,只是性格有点内向、沉稳。小A打完材料会拉着长声打电话“喂,XXX,来取吧”撒娇卖乖。小B总是主动把打好的文件送到有关办公室,并主动问“还有什么材料要打?”如果正好有就让她带走,有时是一些不重要的文件请她转送一下。事儿不大,大家觉得方便很多。第二年搞人事改革,精简了打字室,小B被办公室要走了。
   
    ■二是沉默是金  刚到新单位,要学会沉默。沉下心,在短时间内了解领导管理风格、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办事程序等。不要随便开口,特别是领导讲话或接近饭点时,谨言慎行对于初入职场的新人尤其重要。无论是策划会、研讨会、交流会,注意:先听别人说。
   
    ■三是谦虚  老话说的好:成熟的麦穗总是低着头。不管你出自是名牌大学、海归,还是专科学校,到了新单位都是“新生”。职场中不是只具备能力和勇气就行,懂得潜规则才能坐稳位置。你“低调”了,别人才愿意接近你。很多时候“情商”比“智商”重要,亲和力可以弥补缺憾。我们单位曾来过一位名牌大学博士后,椅子还没坐热就张罗出书、接见记者、申请破格晋升,自己把自己架得高高的。她评职称时,获得票数不到五分之一,后来调走了,听说到新单位比较低调,也算是接受教训了。
   
    ■四是大事小事认真做  筹备国际会议是“大事”,校对文稿也不可忽视。大事有条不紊,彰显你组织协调能力;小事细致认真,表现你工作态度和工作热情。有一次单位有个国际会议,头天晚上在人民大会堂设招待晚宴,规格高机会难得,我有邀请函也很想参加。只是想到第二天报告会会场需要同声传译装置,不知道安装情况怎么样,虽然有人负责,心里还是不踏实,回单位一看,安装公司因交通问题堵在路上了,一直折腾到晚上9时才弄好。
   
    ■五要注意细节  和平社会,能有多大的事呢?小事见人。进空调房间时注意关门;不带辛辣食物在办公室吃——你喜欢韭菜,不能让大家都跟着闻味儿;工作时间不要吃东西、聊天、打私人电话——表面大家都各自工作,其实耳朵都竖着呢,千篇一律的日子谁能心无旁骛;上班多一点笑容,把愉快的心情带给别人;出差记着带点当地特色小吃回来,哪怕是一包“脆枣”,一盒奶片都是一份儿心意。我们领导有仨,大家最喜欢A。他出国回来经常拿巧克力、化妆品、软糖等,哄得小姑娘们欢天喜地,支使谁干活都痛快着呢。
   
    同事比上司离你更近
   
    刘淑萍(职员)
   
    曾经,华为总裁任正非对常务副总裁郑宝用说:“郑宝用,一个人能顶一万个。”然后,他又指着另外一位副总裁说:“你,一万个才能顶一个。”
   
    这是任正非的严厉和幽默,虽是夸张,却可看出人在职场的艰辛。副总裁尚且日子不好过,更何况刚刚进入职场的新人。做“含羞草”,打不开工作局面,入不了上司的法眼,进步无疑会慢;但做拍马屁的“狗尾巴草”,也未必一定能如鱼得水吗。
   
    前年,我们公司进了一男一女两个大学生,男的像女孩一样腼腆害羞,说话眼睛都不敢看人;一听说上司找他就战战兢兢;和客户打电话,声音小得像蚊子叫,口气也明显缺乏自信。但是,他和所有人的关系都处得不错,也愿意帮人,慢慢地就显出他的潜力了:他的市场调查准确无误,他的分析报告有理有据,他的发言言简意赅,他和客户慢慢也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不久前,老总提拔他为部门主管。
   
    而那位女孩的情形正相反。她善于表功,知道怎样讨上司喜欢,但不太和其他同事接触,结果被女孩的竞争对手私下里损为“狗尾巴草”。由于人际关系不好,工作上也未取得多少业绩。其实,那女孩迎合上司的做法也无可厚非。但她忽略了一点:上司太忙,操心的事多;上司有太多的推崇者追逐者,甚至他(她)可能并未注意到你是在迎合他。而身边同事离你更近,和你工作中的关系更密切,更需要和他们搞好关系。何况上司要提拔下属,一般总要听取周围人意见的。
   
    身为员工,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太在意上司的关注度,太注重“建功立业”,有时会适得其反。仍然举华为的例子——有一个新员工,刚到华为时就公司的经营战略问题,写了一封“万言书”给任正非,总裁批复:“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来源:新民晚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