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华中科技大学应届毕业生小胡告诉记者,她去武昌一家企业求职,对方对她很满意,但是要求她为自己的月薪开个价。对此,小胡显得很不适应,只好暂时离开。
一天三变 自我价值基本靠猜
不久前,武昌一家软件公司的HR阮翠遇到过这样一个求职者。当时是在一场招聘会上,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小刘获得了阮翠的认可。按照惯例,阮翠要对方谈谈自己对薪水的要求。“我觉得我至少得要3500元吧。”对方迟疑了一下,开了这个价钱。这个与阮翠的心理价位比较接近,于是没有太多犹豫,她当即答应,并让该求职者第二天来公司面谈。
当天下午,该求职者给阮翠打电话,说经过慎重考虑,感觉自己当时的薪水要求太低了,说要涨到4000元才能考虑去公司。考虑到对方有过硬的专业背景和从业经验,阮翠做出了让步,答应了他的要求。可能是对方觉得阮翠答应得太爽快了,于是在晚上阮翠给他电话,与他确认第二天去公司面谈需要的准备时,他再次要求4500的月薪。阮翠此时很不高兴,但没有当面反驳,请他第二天来公司具体谈。
第二天到公司,公司的技术总监亲自与小刘进行了交流,交流后总监对此人的专业技术给予了否定,认为他3000元都不值得:“这个人对很多前沿的技术都不了解,说明毕业后很缺乏主动学习。还不如花少一点的钱请新人,慢慢培养。”
参考同行 很快达成协议
2008年,当有四年工作经验的肖凡进入汉口这家外资企业工作时,他也遇到了月薪的难题:电话那端,公司的HR问他:“说说看,你的月薪要求?”这实在是个难题,就像是讨价还价,但你却看不到对方脸上的表情,而且主动权掌握在对方手中,自己不知道该如何进退。
好在四年的工作经验不是吃素的,肖凡在这个行业做了四年,结识了大量来自这个行业的同龄朋友,对各家公司的底薪大致有所知晓。而且,在来这家公司应聘前,他也查询过相关信息,网上有人爆料这家公司各级别销售代表的底薪,他大致有底。当然,这些念头从脑海中一并闪过,半分钟后,他果断报价:4500元。电话那头,HR也显得很从容,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行。这个价钱很快就“成交”。
上班后的肖凡,每天都在努力做自己的业绩。公司里有明文规定,同事之间相互不得打听对方的底薪,他并不清楚其他人拿多少。但对于自己的底薪,他也没有太多的感觉:多少应该可以算折中。
在肖凡看来,在外企做销售,去计较底薪显得很无能:要是能完成销售任务,一个季度的奖金都能有好几万元,相比之下,底薪多一点少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认清自己 努力创造价值
24岁的张力,目前在武昌一家电动车销售公司做销售经理,月薪3000元左右,这在大学同学中算是一个不错的水平。
可两年前大学毕业时,张力的处境可谓山穷水尽:在农村务农的父母连生活费都凑不齐,哪里有钱给他出去找工作?眼看毕业日期临近,他甚至连坐公交车的钱都没有了。那天,他徒步走到学校附近一家电动车销售公司。在公司的门店里,他看到招聘销售员。于是找到负责人,主动介绍自己是学市场营销的,可以来这里帮助接待一下顾客,可以给顾客介绍电动车的性能。对方问他:你要什么价?他回答:“我先做一个月,你管我吃饭吧,以后你看我能力行不行?”对方当即表示,可以让他先试着做。
从那天开始,张力每天步行40分钟到公司,刚开始时做门店接待,他热情的讲解和超强的亲和力,让他很快就获得同事的认可。空闲时,勤快的他还会主动帮助擦车,使得负责人非常满意。一个月期限很快就到了,毫无悬念地,负责人留下了他,还给了他当月的工资:1800元。这大大出乎张力的预料。不过幸好有了这笔钱,他在武汉租了房子,刚好大学毕业,他就进了这家电动车公司。到现在两年多了,他一直保持着当初的干劲。
“我当时真的是没钱吃饭了,我绝对不挑工作的。”忆当初,张力庆幸自己的选择。
记者调查:不靠谱是因为找不着北
对于和HR谈薪水的话题,昨日在“写字楼上”QQ群交流时,虽然有一些人会参考行业标准,但也有不少不靠谱的声音: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要开这个价格,甚至有时是凭心情。
网友“梦梦”说,自己求职,要求的月薪是2000元。记者问2000元是根据什么来的,得到的是反问:“2000元高吗?”随后该网友解释:现在物价上涨了,至少2000元自己才能基本在武汉生存啊,所以不能低于2000元。
网友“星期一”说,自己上次去一家外企面试,开价是8000元,不仅被拒绝了,还遭遇了对方的不满,认为自己是漫天要价。可“星期一”强调,他以前在上海工作时工资都已经过万了,要个8000元也不过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