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职场是一年中最为热闹的时候,“让年终报告飞”、年会节目彩排、春节休假……都是市民热议的话题,但最令职场中人关心的,还是只有升职与加薪。虽然每年都谈,许多人对升职加薪早已深表绝望,但仍有人抱有一丝念想。
升职加薪,是企业、单位对员工工作给予的肯定,每年年终,是表彰员工业绩优秀、表现突出最集中的时段。
但是如今,升职却不一定就加薪。试想,升职固然使人开心,还能增加工作激情,但如果少了加薪,却能让人对升职一事的热情大打折扣。
为了留住你:
立刻升职 加薪待定
小林在株洲市一民营公司任职财务专员,工作两年半态度端正、做事主动,颇讨领导喜欢,但就是不见涨一分钱工资。两年多的时间里,看着公司的规模越做越大,每年进账也连年翻番,但到自己口袋里的钱却还和毕业当年一样,这不免令他苦恼心中愤懑。“我又不像其他那些女财务,不怎么逛街也没那么多约会,单位加班我从来都不含糊。”小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为自己正言。他也曾和部门领导反映,但在上级向总部反馈时出现了断层,几次未果之后,小林终于递交了辞呈。公司这时接连在财务部和人力部门出动人马游说小林,了解了他离职的初衷之后,短时间内,先让小林升职做了财务组主管,并承诺加薪。
小林因为去年中旬的升职开心了好一阵,除了原来的工作外,现在还要统筹部门其他三个财务专员的工作,这又是半年过去了,到了年终谈起加薪的事,他无奈地叹气:“还是没经验,太嫩了,原来以为升职就一定会加钱的,白得瑟一场。”
与小林同样情况的职场族群大有人在。燕子是一位在长沙某知名广告公司打拼的株洲人,毕业一年不到,她的广告文案就在业内崭露头角,猎头公司找到她,在被挖角的当口,公司的季度会议上破例让燕子升到了“资深文案”一职,但头儿私下明确告诉她,这是鼓励她工作出色、创意优秀的精神嘉奖,若想实质奖励(薪水)上个档位,还得更加突出做出成绩才行。
升职了,燕子年底跳槽的决定就放弃了,虽然薪水待遇是上班族看重的因素,但毕竟年轻,还是多些经验比较靠谱,燕子留言告诉记者:“现在就算涨又能给我涨多少?还不如我再‘资深’几年,底气足了,他们就不能再拿没实质性的表扬来忽悠我了吧。
虚头衔
也不是完全不靠谱
关于只升职不加薪的事,在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已渐渐普遍。公司从精神上嘉奖表彰员工,涨薪水却一拖再拖。许多人表示宁愿涨薪不升职,也不愿升职不加薪。
就“虚头衔所带来的后果”一问,在某知名找工作网站上所做的一项民意调查中有数据显示,79%的网民认为,这只会引起社会不良的浮夸风气,加剧了职场的争名逐利;有70%的人觉得,这将导致“头衔贬值”、“头衔通胀”;但也还有15.8%的人选择了“利于营销”这一选项。
虚头衔的一部分群体,对不同行业的业务部门员工并不陌生。据记者了解,在株洲,一些单位的业务部员工虚头衔的广泛应用已是一项“潜规则”。许多名片上头衔称谓为“客户经理”的,可能只是一名普通新手业务员,而资历相对老的业务员也许就是传说中的“大区总监”、“主管”。
在与别人洽谈业务时,因为都想和对方的领导谈,职位越高,决定权就越大。这时,名片上的头衔就像“敲门砖”,为业务营销人员带去了不少便利,省去业务单位在业务员的头衔上周旋纠结的麻烦,也会因为你是老总而“给你面子”。
职场诚信 谁也别坑谁
当了一个领导或是前辈,但薪水却没变化,这是单位在坑咱们;大学毕业生拟个根本没从事过的职位漂漂亮亮地写在简历里,那是坑了用人单位;用个大头衔去谈业务,那是坑了业务单位。
头衔也“通胀”的现象虽日渐普遍,但并不正常。金融危机以来,许多企业为了在资金困乏的窘境中留住人才,采用了只升职不加薪的方式,但2010年经济回暖,这种状况没有随之修改反而被效仿,愈演愈烈。不由让人担心那79%的网民所投的选项,这只会引起社会和职场的浮夸风气。
专业人士指出,绝大部分员工,尤其是中小企业员工都希望有正常晋升通道。但如果企业处于经济疲软,人工成本又在提高,无法给员工更多物质上的激励,而采用升职但不加薪的方式能够给员工一定的精神鼓励。而每一个职场中人都不是孩童,事业上都希望名利双收,长时间只靠名的激励,而无法满足“利”的需求,到时将如何留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