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珠宝人才网

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场薪闻 > 珠宝行业 > 珠宝职业 > 农民工薪酬福利、制度管理追赶东部沿海地区
农民工薪酬福利、制度管理追赶东部沿海地区
作者:徐佳 时间:2011/2/26 阅读:951次

    今天,记者走访了成都两家民营企业,探访在蓉务工人员的工作情况。和老一辈人比起来,新生代的农民工更加注重学习和晋职的机会,也更偏爱离家更近的工作地点。与此同时,成都一些企业正在转变招工用工观念,不断创新激励机制留住人才,没有出现“用工荒”的问题。

    【转变观念 合理薪酬福利 不愁招工】

  走进四川新力光源有限公司的LED灯生产车间,5条生产线上共有近百名员工正在紧张工作。  来自贵州毕节的张宁是一名90后农民工,2年前曾在广东打过3个月工,但那家公司不买社保,也极少提供学习机会。辞职来到成都后,张宁应聘到了现在所在的工厂。由于好学进取,能力提升很快,才工作了两年,还不到21岁的他就已经成为了5号生产线的线长。张宁满怀希望地告诉记者:“这里不仅工资待遇和福利保障比较满意,而且还经常办讲座,能免费学习专业技能和安全生产知识。”  30岁的女工刘琼英是四川荣县人,此前10年都在广东务工。去年11月,她进入成都一家公司当仪器装配员。“现在拿到手的工资是1500左右。除去日常开支,其实每月存的钱和广东那边差不多。但以前从广东回自贡得坐十几小时的车,又贵又累,现在从成都回去只需要几小时,方便多了。”刘琼英说,“所以我当然愿意在这里工作。”  提起东部沿海地区的“用工荒”现象,四川新力光源公司董事张立说:“2007年时,我们公司招工也遇到过困难,促使我思考这些问题。”他认为,新生代外出务工人员一般都是中专、大专毕业生,掌握了一定的文化和技术,所以对薪酬、福利以及升职机会的要求都比较高,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一些观念陈旧的企业还想用几百块钱招工,肯定是行不通的。“我们公司现在有三百多工人,起薪是1100元,加上社保、医保等投入,有2000多元。年内扩建后还要招100多名工人,但一点也不用担心招不到人的问题。”

    【人性化管理 创新激励机制 留住人才】

  郭斌是成都硅宝科技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员。她说,为了留住员工,企业在创新激励机制上狠下功夫。除常见的合理化建议奖、技术革新奖、发明创造奖外,还设立了伯乐奖和孝敬奖,将物质奖励和文化导向结合起来。员工们既有实惠感,又有荣誉感,在工作中学习成长,对公司产生了感情,连具备高级技术的农民工人才都不愿离开。  牟泽明是四川沐川县人,从小因家境贫寒,仅读完了初中。1998年他来到成都,进入了一家有机硅生产厂。13年来,牟泽明从最简单的工作做起,边做边摸索,练就了扎实的功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断改进工艺流程,创造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堪称是农民工中的专家。去年,牟泽明被评为四川劳动模范。获此殊荣,他并不打算去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谋职。他说:“我以前在云南、重庆干过,但觉得成都的这个公司待遇很好,管理也很人性化,我喜欢这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成都企业所聘用的农民工中,80后、90后已经占了很大的比例。年纪稍大一点的,约有10%曾有在东部沿海地区务工的经历。这部分农民工选择回到内地,留在成都工作,不仅是因为地理上的优势,更是因为两地在薪酬福利和管理制度上的差距正在缩小。而成都作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十分重要的中心城市,对于来自西南地区的务工人员具有越来越大的吸引力。

 

来源:人民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