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珠宝人才网

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场薪闻 > 珠宝行业 > 珠宝人物 > 首府兔年首场招聘会:外地大学生扎根难 新生代农民工也啃老
首府兔年首场招聘会:外地大学生扎根难 新生代农民工也啃老
作者: 时间:2011/2/28 阅读:627次

  2月26日早晨,2011年呼和浩特地区春季人才交流大会在首府人才市场举办,满街的积雪没有阻挡求职者急切的脚步,交流会现场人山人海,异常火爆。熙熙攘攘中,有自信的面孔,有融洽的交谈,也有焦急的等待……就交流会的热闹程度而言,用工方和求职者仿佛已迎来供需双赢的春天。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用人单位求贤若渴,求职者一职难求等老问题依然存在,呼漂族扎根难、新生代农民工也啃老等新现象已经出现,人才市场的这个春天仍旧有点儿冷。

  7001个岗位 1572个无需经验

  呼市地区春季人才交流大会为期2天,吸引了241家用人单位携7001个岗位前来纳贤。2月26日,尽管因为降雪天气有些阴冷,但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张茹,一大早就来到首府人才市场。

  “今年夏天就要毕业了,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工作,刚过完春节我就回到呼市,为找工作准备各种资料,但是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和我一样着急。我是学语文教育专业的,专科毕业,不知道有没有合适的岗位。”张茹说。

  据了解,本次人才交流会在岗位需求方面,按照专业类别分,共有16个专业,其中:技工服务类、营销类、管理类人才需求量 最大,技工服务类以1474个岗位需求位居第一;计算机类、机械机电类、工民建类、财务类,岗位需求也在300个以上。

  张茹所需要的教育类岗位共有215个。

  需求最少的是旅游管理类和物流类岗位,2个专业合起来,只需要15人。岗位需求按照学历分,本次人才交流会相比去年而言,最大的特点是不以学历论英雄,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比较受欢迎,共有3024个岗位适合此类人才,占总岗位数一半以上;专科以下的岗位共有2110个,占总岗位数的37%;仅有570个岗位要求求职者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占总岗位数比例不足10%。

  在用人单位提供的7001个岗位中,有1572个岗位可以供应届毕业生选择,这些岗位均没有经验要求。其中,教育类岗位有107个。了解到这些信息后,教育类专业应届毕业的张茹称,找工作有希望了,她要用2天时间仔细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

  呼漂族扎根难

  本次人才交流会的求职者主要为即将毕业的2010届在校大学生和2009年毕业的往届大学生,以及农民工和“4050”人员。其中应往届大学生占到七成以上,成为此次人才招聘会的求职主力。

  在每年的应届毕业生中,有60%以上来自外地,他们毕业后,大部分人希望能在首府找到合适的工作,扎根于此,他们称自己为呼漂族。

  在招聘会现场的楼梯转角处,已经毕业1年的大学生高娃告诉记者,她家在锡林郭勒盟,父母都是牧民,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2007年她来到呼和浩特上学,3年来,她在这里生活得很习惯,而且感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所以毕业后,她一直马不停蹄地找工作,一心想留在首府。

  “我是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每次招聘会都有一些文员岗位,但是工资一般都低于1500元,除了租房、交通和生活等费用,就所剩无几了,外地人想在这扎根太难了。”高娃说。

  和高娃一起前来找工作的李沁园也有同感:“我们呼漂族真是不容易,和北漂族差不多,吃不好,住不暖,买房子更是不敢想。但是,我们喜欢这里,想在这里生活,我们乐观,有信心。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在这里扎根,把家人也接过来。”说着,2个刚满20岁的大学生一起做了个加油的手势。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期望值高

  80后、90后大学生一直或多或少被与啃老族联系在一起,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仅是大学生,新生代农民工也成为啃老族的新成员。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便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等事物并不是特别熟悉。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生活,而城市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

  2月26日中午,嘉年华茶餐厅负责招聘的陆先生告诉记者,一上午,前来应聘服务员、打杂工、洗碗工的人几乎没有。记者看到招聘公告上这些岗位的工资在1300~1600元之间。

  刘超家在四川,父母都是农民工,在呼和浩特市打工。他高中毕业以后来到首府,加入打工行列。2月26日,刘超在母亲的陪伴下来到招聘会现场。“我和孩子他爸都在建筑工地打工,很苦。我们都是小学毕业,孩子已经上完了高中,所以想让他找一份像样点的工作,不要和我们一样。”刘超的母亲王女士对记者说。问及短期内找不到工作会不会考虑降低求职标准?刘超说:“慢慢找吧,建筑、饭店端盘子这样的工作我是不会考虑的,和父母在一起也饿不着。”王女士同意儿子的观点:“我和他爸的收入虽然不多,但是也能养得起他,找工作不着急,饭店里一个月也就1000多块钱,我们不需要他去挣。”

  对此,呼和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刘伯君分析说,“新生代农民工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农民工,他们受教育程度高,就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而工作耐受力低。这也是一些发达城市出现用工荒的原因之一。”

  求贤若渴 企业代表场外招人

  本次人才交流会不仅场内火爆,场外也没闲着。记者在首府人才市场外面看到,20多家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举着招聘广告牌,站在门口处招聘。

  一位举着新华保险招聘牌的男士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他不仅热情地向求职者介绍工作性质,还准备了自己近几个月的工资单,记者看到工资基本都在4000元以上。采访中,这位男士告诉记者,他叫范福旺,是新华保险的工作人员。“会场里面人太多,不是每一个用人单位都会吸引求职者关注,而站在门口,每一个进来出去的人都会清楚地看到我们的招聘广告,而且,还可以给求职者做详细的介绍。”

  记者看到,2名求职者正在向站在门口招工的一位女士咨询,这位姓秦的女士告诉记者:“我是求贤若渴,自己开了一家装修公司,去年开始业务量就不断加大,今年要扩大公司规模,所以需要招聘大量的设计师和装修工人。我们对设计师要求并不高,没有学历、工作经验方面的要求,只要学过设计,有一定审美和想象力就行了。从去年年底开始,我就在公司租的写字楼上贴上了招聘广告,但是到现在仍然没招满人。听说今天有大型人才招聘会,我就过来碰碰运气。”

  不仅招聘会会场门口被用人单位加以利用,记者看到,通往会场的道路两边也有一些人在发放各类招聘小广告。这些招聘广告需要的工作人员多为销售、服务人员,对专业技术、工作经验、学历要求都不高。“刚才我接到一个招聘宣传单,说是一家即将开业的酒店招聘领班,月薪3000元左右,可是宣传单上却没有单位的具体名称和岗位要求。我觉得,场外招聘还是有点悬,我按照宣传单上的电话号码打过去咨询,对方说近期会组织面试,我得过去看看情况再决定是不是要应聘。”

  老问题需要新办法

  本次招聘会岗位需求广泛,综合性强。然而用人单位求贤若渴,求职者一职难求的矛盾依然存在,很多用人单位用工作经验卡住了求职者的路。“应届大学生没经验,还得培训,挺麻烦。”前来招工的陆先生说。

  “管他白猫、黑猫,能抓住耗子就是好猫。”大学生艳梅说,她是财会专业的毕业生,因为没有工作经验,求职屡试屡败,“我的专业成绩在班里是数一数二的,可是他们根本不给我上手一试的机会。”

  对于这些老问题,记者采访了呼和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刘伯君,他说:“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需要改变,首先是高校毕业生。按照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观调查表来看,多数人选择先择业后就业,有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家长支持啃老。一些家长希望孩子考公务员、进事业单位,年年考、年年败,也不放弃。然而,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岗位毕竟是少数,70%的岗位在企业中。如今,一些高校毕业生嫌弃企业工作环境差,来回跳槽,造成一些企业不敢用大学生。所以,要想就业,高校毕业生不仅要改变就业观,而且还得有吃苦敬业精神,有责任感,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另外,用人单位也需要转变用人观念,降低门槛、提高待遇、改善工作环境,才能减少人才流失率。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用人单位应该为工作人员解决食宿,因为很大一部分求职者都是应届毕业生,他们最需要的是稳定。”

  对于近期全国各地出现的用工荒现象,也存在于首府,刘伯君表示,首府用工荒现象不明显,因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多。

 

来源:北方新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