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珠宝人才网

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场薪闻 > 珠宝行业 > 珠宝人物 > “招工难”能否引起企业的自我拷问?
“招工难”能否引起企业的自我拷问?
作者: 时间:2011/3/15 阅读:648次

    “很多企业都抱怨招工难,却很少从自身找问题。”今年两会,“用工荒”是热点议题之一,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亚萍集团董事长、总裁陆亚萍认为,要想吸引人才,企业首先得有“向心力”。(《现代快报》3月10日)

    目前各大小企业聚在一起谈论最热烈最头疼的问题无非是:招工一年比一年难呐!企业“招工难”日渐成为劳动密集型及中小企业的难隐之痛。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大家都在思考都在困惑?是社会问题还是企业自身问题还是现在确实工人难用呢?

    企业从以前的“人找工作”,到目前的“工作找人”,笔者认为,不能一味地怨天尤人,还应该认真地检讨一下自己的问题,多从自身上找一找原因。

    据报道,江苏亚萍集团董事长、总裁陆亚萍谈起集团的用人留人之道时回答:“关键是要把你的员工当家人来看待。”其实这个道理听起来很简单,但企业做到却往往很难。“只要你真心实意做到了,就会发现对企业发展是一个重要动力。”“企业就是一个大家庭,我是董事长,更是家长,我们以女员工为主,年轻的我把她们看做自己的孩子,年长些的看做自己的姐妹。”目前大多数企业家奉行现代化管理,以及各种刚性的制度化管理。对此,陆亚萍表示非常有必要,但是不能过度依赖,“人都是有感情的,过度刚性的制度必然也是十分脆弱的,缺乏韧性。”所以,企业越做越大,更应与基层员工“打成一片”,“千万不要高高在上。”以人为本是企业留住人的法宝,也是所谓的“向心力”。

    “招工难”源于东南沿海地区不少企业长期工资低、待遇差,农民工“用脚投票”,主动离开。这些地区的许多企业工人工资十几年不变,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恶劣的情况比较普遍。此外,农民工在医疗、养老、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也都无法享受与当地居民相同的待遇。特别是“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现在已成为我国农民工的主体,他们对就业环境、工资待遇和发展空间有新要求,对自身权益越来越重视,敢于对条件差的企业说“不”。

    “招工难”的企业需要自省,否则,今天“招工难”的问题解决了,明天还有可能面临同样的问题。试想,如果企业平时能依法办事,认真兑现对职工承诺的各种工资福利待遇,尤其是在企业不景气的时候,尽可能地不裁员,不减薪,不把职工当包袱甩,与职工共渡难关,又怎么会导致今天的尴尬局面?笔者以为求职者弃薪资高的中小企业而逐工资低的国企,显然不是因为爱慕虚荣,图名声好听,更不是不识数,而是因为国企工资待遇虽低却是实的,民营企业薪资再高也往往都是虚的。正如一位求职者所言:“拖欠工资、克扣福利的事情大都发生在民营企业,不到万不得已,我不会去。”民营企业原本就没给求职者留下多少好印象,以及裁员过程中与职工过分计较,几乎让自己的信誉扫地,这也难怪求职者会对民营企业敬而远之。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把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拿去,只要保留我的员工,4年后,我将仍然是一个钢铁大王。”此话听起来虽然有点夸张,但说明了企业“以人为本”的重要性。作为企业的领导者,面对“招工难”问题,应认真去分析,考虑,解决,也有很多企业连续三五年都不招工的,为什么这些企业用工会如此顺利呢?这些企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工人当自己家人一样对待,如同卡耐基一样“只要保留我的员工”。人都是有感情的,特别身处异乡的人们更需要工厂领导的关心,让他们有一种家的感觉,他们不会见异思迁,只会知恩图报的。我们企业应该和员工换位思考一下,这样双方才能能体会到对方的不易!

    企业“招工难”与企业的发展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人”是在生产关系中最活跃的因素。一个负责任、有魄力的企业,定会把员工当作最大的可增值资源。只有你为员工提供完善的配套设施,并展现广阔的企业与个人发展前景,员工才能有对未来生活憧憬的坚定及现实生活的底气,才能无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与企业抱作一团,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面对现状,我们既要看到“招工难”现象对于促使企业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资待遇、维护农民工权益等方面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也要看到“招工难”并不意味着当前就业形势已经出现明显好转。企业“招工难”与求职者就业难并存,凸显了深层次的就业结构矛盾,今后还会进一步加剧。


 

来源:新华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