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谋求向‘小而美’转型,期望能在目前低迷的珠宝消费中杀出一条突围路子。”在深圳罗湖区田贝一路附近一栋商务大厦10楼,35岁的陈明正热情接待通过微信朋友圈获知产品信息的客户上门参观,“深圳人喜爱新鲜事物,普遍都能接受‘产品+社群’的创新商业模式,尽管店铺设在写字楼,但产品货真价实,备受上门客户的青睐。”
据记者近日调查,为改变消费偏冷净利润下滑的现状,深圳部分珠宝企业正加速向“互联网+”转型升级,线上线下模式创新已成为珠宝企业生存方式。
深圳珠宝产业发达,个性化的设计满足了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 资料图片
珠宝企业日子不好过
在陈明写字楼的不远处,就是水贝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基地。“中国珠宝看深圳,深圳珠宝看水贝”。珠宝行业这句流行语,形象诠释了罗湖水贝片区在国内珠宝行业的重要地位。然而,和大部分珠宝商面临同样问题:俗话说金九银十,尽管目前正是珠宝销售旺季,但罗湖水贝片区的不少珠宝企业,仍普遍感受到销售的低迷和利润下滑。
近日,香港珠宝三巨头之一的周生生发布了半年报显示,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营收78亿港元,净利润3.64亿港元,同比分别下滑16%及50%。而早前,周大福公布了截至2016年6月30日的3个月未经审核的主要经营数据,一片惨淡。内地零售额同比下跌13%,销售额同店增长-17%。
实际上,深圳珠宝上市企业日子也不好过,今年上半年,深圳珠宝企业爱迪尔毛利率大幅下降,在收入平稳增长的同时,遭遇业绩下滑之痛。记者查询爱迪尔2016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归属净利润大幅下滑,同比下降48%。
受消费不旺等种种因素影响,珠宝销售也处于低迷期。据中华商业信息网统计数据,2016年上半年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速为-20.9%,低于上年同期22个百分点。
珠宝企业向“互联网+”突围
国内外珠宝企业,在分析业绩下滑的因素时,都提到整体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以及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变化。有一点相当明确的是,在经历了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之后,珠宝行业已经开始面对转折下行的局面了。
珠宝企业纷纷寻求互联网突围。去年以来的“互联网+”成为珠宝行业新热词之一,各家纷纷砸重金发展电商业务。包括周大福等老牌零售商,除了从产品设计入手,吸纳中档和年轻消费者之外,也纷纷向线上销售进军。
从事珠宝行业13余年的深圳市诺鸣美钻珠宝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明也深感压力。去年以来,加速了向“互联网+”转型的步伐。他算了一笔账:之前在商场每销售一件产品,需向商场缴纳不低于30%的佣金,再加上各种名目繁多的装修费、位置调整费等,这笔额外的支出根本不是花在珠宝首饰上,而是在为高昂的开店费用买单。他举例说,有位顾客在某金店看了一款产品,要8300元,然后跑到吉玉楼深圳店,员工马上找到相同款式的产品,结果以3800元成交。
据周生生近日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尽管线下面临颓势,但线上销售却保持稳定增长,且营收已达到内地总销售额的10%。在经济放缓条件下,周生生认为,消费者愈趋精明,透过产品及品牌差异化可带来增长机遇。因此应该加大线上销售,致力提供更为优质的顾客体验。
转型升级寻求模式创新
陈明认为,未来珠宝企业的“互联网+”,不应该仅限于渠道、营销模式层面的探索,而应该借力“互联网+”来进行融合并整合资源,寻求模式创新。为此,陈明将自己的珠宝店撤出商场,在一家写字楼上开设了一间体验店。在销售上,他采用了O2O线上与线下结合的销售方式,线上提供海量的客户,同时也可以满足客户足不出户就了解品牌产品的便捷需求;线下则提供了客户现场体验试戴的场所。陈明的店铺建有自己的天猫淘宝店,并且在深圳有自己的加工工厂,顾客可以网上看到后,在店里订制或购买。
“商场的客流量虽然大,但实际上转化率低。而这种从线上到线下的模式,一方面借助互联网平台,导入客流,同时线下体验店又解决了消费者的购物信任感。”陈明介绍,珠宝是一个注重情感价值的行业,人们买珠宝是需要有一种情感的表达,因此体验非常重要;此外,珠宝的高客单价和视觉化的产品特征,决定了线下体验的必要性。
借助线上线下平台,陈明正在打造一个“社群概念”,简而言之就是通过个性化需求,建立核心社群粉丝,把客户当成自己朋友来交流,纯靠口碑宣传,从而形成一个“产品+社群”的创新商业模式。陈明告诉记者,相对于传统珠宝行业的“坐商”经营模式,这种“小而美”的电商模式,更有助于将客户的深层需求、情感维系进行挖掘,有望得到更高的转化率及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