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者努力利用短暂面试时间拼命展示自己
“没有要求,希望能给我一次机会!”在昨日上午进行的今年首场大中型企业专场双选会上,数千学生使出浑身解数
求职。但部分学生过分的热情和不恰当的方法,让用人单位觉得他们有点饥不择食,难以接受。
“你要我去哪儿就去哪儿”
“你学什么专业?”
“金融。”
“金融哪方面?”
“干脆说您需要哪方面人才吧!”
一本地学生在某公司应聘时,大方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不过他最后被婉言谢绝。招聘负责人表示,这类学生让人头晕,他们不知道什么职业适合自己,也没有职业规划。
“你要我去哪儿就去哪儿。”与本地学生相比,外地来渝求学后想留下来的学生虽然更理性,但有时也让人啼笑皆非。
“为了我的皮肤,绝对不去化工单位!”一些女生对职业的看法更简单。
大学生质疑“行业标准”
“要么就是英语6级,要么就是专业对口,哪有这么符合标准的人嘛!”采访中,不断有学生向记者抱怨,难道入职还需达到“行业标准”?
的确,现场部分知名用人单位的要求有点苛刻。条件少的要求高,要求低的则附加条件多,如:党员、学生干部、专业、社会活动经验等,这让许多普通学生无法接招。此外,学校“品牌”也成为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学生来自一个不太出名的高校,有的用人单位连简历都懒得看就婉拒了,有的甚至直言不讳地告诉学生,“你这个专业我们只招哪几个学校的。”
就读于我市一所高职院校的凌同学有些疑惑地问记者:“作为一名家在农村、学校也不出名、各方面条件又都很一般的普通学生,我是不是就没有资格找工作了?”
现场花絮
百余警员现场保安全
记者初步统计,昨日一天的求职人数已超过3万人,其中不乏前来替子女找工作的父母。昨天在展览厅现场的警员约有100人,每个重点或知名企业的展台前都布置了2至4名警员。
求职花钱是生活费3倍
为了给企业留下好的印象,大部分男生西装革履,女生也着了淡妆。女生谢娜说,为了顺利求职,她连头发都去做了,衣服也买了好几套,再加上制作简历等,近一个月准备工作就花费上千元,是在学校时生活费的3倍。
相关新闻
年内公布首批毕业生见习基地
为配合全国人才市场第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重庆地区)活动,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市教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将于年内共同确认首批10家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以后每年增加10家。
据了解,我市规划到2010年底建立起40家就业见习基地。毕业生见习期间,见习基地须为见习毕业生提供每人每月不低于500元的基本生活补贴,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住院医疗保险等商业保险。对接收毕业生的见习基地,市财政局将按照每人每月15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