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原因成为主导因素
原因一:利益驱使导致变了味
一个接着一个的骗局背后,到底存在着怎样的秘密?知情人三哥透露,看似一场平平常常的招聘会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求职者自然变成了唐僧肉,让他们自愿掏出腰包。所以,在利益的驱使下,才导致招聘会变了味。
三哥介绍,在大型场所举办一场招聘会,场地费用一般需要十多万元。而这笔费用当然不会来自举办者的腰包,按照业内惯例,场地费一般都是由前来参展的企业出,行内称为“台子费”。每个“台子费”根据位置的好坏,一般在100元-500元之间。如果按照平均价格200元计算,一场近800个展位的招聘会所需的场地费用,仅凭展会收取的“台子费”就可以支付。而能否赚钱,赚多少,就要看有多少求职者了,按照每位求职者10元的门票费计算,一场超过万名求职者的招聘会,其利润高达10万元以上。
对一个招聘会而言,攒足了参展单位,就标志着招聘会成功了一大半,因为租用场地的资金已经解决,举办者不用自掏腰包了。
在天津,组织参展单位的工作由举办单位的业务员来完成,而绝大多数业务员往往没有底薪,只拿提成,他们绝大多数在举办单位中兼职,只要一有招聘会,他们便使尽全身解数,甚至利用回扣的方式,将自己手中掌握的一些企业拉到招聘会中,往往有很多企业根本不招聘人员,只是前来凑热闹,捧捧场,为了拿点小小的回扣,赚点加班费。所以导致前来参展的企业大多数都是同一个面孔,招聘效果不佳。对业务员来说,一场大型招聘会,只要攒足了展位,他们多则便可以从中拿到上万元提成,少则也有两三千元。
原因二:人才中介自身不发达
一位在人才中介机构从业多年的资深人事告诉记者,即使在非常正规的招聘会上,求职者也可能遇到被骗的情况。这是因为,人才中介机构发展时间较短,自身不发达,不足以提供各种相关的服务,比如在招聘会现场提供企业信息查询服务内容等。
同时,面对各种骗局,人才中介机构自身缺乏辨别能力,让施骗者有了可乘之机。比如,有的企业参加招聘会目的只是为了展示企业形象,根本不招人,他们往往一结束招聘会就把招聘者的简历扔得到处都是;有的企业只是为了获得求职者的个人资料,由于商业目的等。
同时,没有相关部门对人才中介机构举办的招聘会,设定应聘成功率的硬性指标,并对指标进行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退出机制的重要依据,使得其自身没有任何压力,招聘会效果的好坏对其没有实质性影响。
原因三:求职者缺乏辨别能力
天津市某人才机构资深人士认为,由于招聘会上很多都是初入社会的求职者,其中还有很多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在找工作的时候显得“饥不择食”。不法之徒正是看准了他们的心理,借机行骗。最后,一些受到良好教育的大学生在受骗后,往往碍于面子,怕被别人笑话,不愿报警,给行骗者可乘之机。
原因四:空头行骗难以查证
行骗者往往都是有备而来,有的甚至是伪造的空头公司,往往是一骗走之,一夜之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加上骗子们行骗的伎俩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给执法者调查造成很大困难。(完)